相關報導

學生難逃每天沒完沒了的攀比 不如專注發展潛力和才華

首頁 > 相關報導 > 學生難逃每天沒完沒了的攀比 不如專注發展潛力和才華
報導日期:2022-02-19
報導來源:香港01


早前,有位本地名校同學在社交媒體分享其他同學家境富裕,物質生活豐裕,常用C字名牌手袋,令她產生自卑感。部份網民認為她不該攀比,應知足常樂;一些網民則認為社會不公,貧富矛盾越來越嚴重,校園也難以避免。這則逸聞令我想起著名照片”The Toffs and the Toughs”(Toff泛指貴族上層,Tough指基層)

照片攝於1937年,相中有五個英國男孩,左邊兩個身穿哈羅學校(英國著名貴族學校)制服,手杖與高帽無一或缺,一身紳士打扮;右邊三個男孩就讀普通小學,穿著工人階級便服,其實他們正在逃學去兼差。照片的視角對比衝擊大腦,上個世紀的富人和基層後代的對比到今天依舊在英國上演。

2018年全球教師獎得主(該獎儼如教育界的諾貝爾獎),英國教師Andria Zafirakou評擊英國教育資源傾斜,政策漠視弱勢學生(主要為非英語為母語或有特別學習需要學生)。當學校額外教學資源減少,急需額外支援的弱勢學生勢必首當其衝。

Andria Zafirakou諷刺以藝術品金雕玉砌的首相府為首的官僚支持引進EBacc(英國中學文憑制度),進一步壓縮創意或多元學習的空間,以冰冷的效率數據扼殺難以在主流體系脫穎而出的基層學生的適切學習機會。

貌似比以往公平的社會被功利主義掛帥的教育政策拉闊貧富後代差距,點燃兩者矛盾,社交媒體助長攀比歪風,學生難以逃過每天沒完沒了,毫無分寸的攀比。以前那三個逃學兼差的男孩不會知道旁邊的小紳士週末吃什麼精緻甜點,今天隨意滑滑IG都是各種奢華享受或令人羨慕妒忌的「美好生活」。既然社交媒體已經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教導學生看待社交媒體將成為父母和學校的重要課題,否則未嘗資訊交流的好,先種貪得無厭的禍根。

最後,希望那位本地名校同學明白能夠負擔直資學校每年數萬學費的家庭絕對是「比下有餘」,在美好的青春歲月與其羨慕別人穿戴名牌,倒不如專注發展自己的潛力和才華,為超越手袋的價值而驕傲。且看Andria Zafirakou沒有一身名牌,甚至沒有醒目的學歷,憑對教學的執著與為人師表的赤誠,敢於拒絕金玉其外的唐寧街的高薪厚職,以全球教師獎的數百萬獎金成立教學基金,繼續為她的夢想努力。我深信能考入名校的同學才情和天份絕對有其過人之處,假以時日,必定可以得到一個永不過時的名牌 – 日積月累的學養與智慧。

原文網址: 學生難逃每天沒完沒了的攀比 不如專注發展潛力和才華|鄧家豪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726634